每天曬太陽15~30分鐘,可以讓皮膚產生維生素D,維持身體強健
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種類並不多,人體維生素D最主要的來源是來自於曬太陽時,皮膚經由紫外光的照射,自行製造維生素D。在晴朗的天氣下,通常每天15~30分鐘左右的日曬便能產生足量的維生素D。
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,在波士頓四月到十月晴朗的中午12點左右,身體25.5%沒衣物覆蓋曝曬陽光的情況下,成人僅需3到8分鐘便可以產生約400 IU的維生素D; 然而在波士頓的冬季,要靠曬太陽產生維生素D則很不容易。但是如果在四季如夏的邁阿密,在正午同樣身體25.5%沒衣物覆蓋曝曬太陽的條件下,全年都只要3到6分鐘就可以產生400 IU的維生素D。400 IU也是不論兒童或成人每日建議的最低需求量,如果要再產生更多維生素D(如1000 IU),則需要再更久一點的時間。此外,皮膚有自行調節維生素D製造的功能,即使曬太陽時間過久,也不會因此產生過量的維生素D。
不過未滿1歲的嬰兒因皮膚保護還未臻成熟,要盡量避免直接陽光照射,以免導致曬傷或熱傷害。1歲以上的孩子以及成人,我們都建議避開紫外線最強且最熱的時間(即10:00~16:00),每日至少15~30分鐘在戶外活動曬一下太陽,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。
對沒辦法曬太陽的嬰兒和陰雨天無法日曬的情形下,我們可以靠食物補充。含有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,只有含脂肪豐富的魚類(如鮭魚、鮪魚)、曬過太陽的菇類(乾香菇等)、雞蛋或強化維生素D的奶粉、或是市售的維生素D滴劑或錠劑。
維生素D對人體健康相當重要,天天曬太陽不但可以讓骨骼肌肉更強健,免疫力也能有所提升
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,針對喝一般維生素D強化奶粉的寶寶,如果每天進食總量尚未達到1000ml以前,建議每日補充400 IU的維生素D。以及純母乳哺餵的嬰兒,在尚未穩定食用含維生素D的副食品之前,每日應補充400 IU的維生素D,以預防嬰兒佝僂症(rickets),即一種和維生素D不足相關的骨骼病變。
一般成人通常不需要常規檢驗血中維生素D濃度,但對於骨質缺乏、骨質疏鬆者或是高跌倒風險的老人,可以考慮抽血檢驗。對於老年人或骨質疏鬆者如有合併抽血檢驗維生素D不足的情形,建議每日補充維生素D。詳細抽血數值的判讀,以及選用的維生素D補充劑量都可以進一步至本院洽詢。